【媒体里的环境故事】 电影《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2021)》
“Less is More, Less is Now!”
“你的生活受你主宰吗?”
今天,rePAPER想要和大家分享一部颠覆了“物品”在人们心中可以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的固化印象,主张停止夸张且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即可重新定义人生的纪录片电影《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2021)》。
图片来源: MEDIAUS | 《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2021)》
消费行为背后的营销巨网
影片从人们为什么会陷入消费漩涡作为了话题的切入点。美国的企业每年支付着高达2400亿美元的广告费用,由此,企业可以精准的摸索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规律,并将更加智能和更加精准广告投放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美国的亚马逊(amazon), 中国的京东(JD), 韩国的Coupang等各国代表性的网络商城平台也已经具备在你购买产品后几个小时内就能收到快递的物流时效,这些手段无一不在刺激着人们进行更多的消费。
《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2021) 》
刷得起那张信用卡的才是好爸爸、住得起那栋房子的才是理想伴侣、开得起那辆好车的才算成功人士,如此种种刺激的广告内容让现代人的消费已经超越了原有的形态演变成了心理问题。人们虽然在不断的购买产品,但是仍然难以被满足,每个月收到的信用卡账单则会让人们陷入债务束缚的痛苦现实。
Joshua说“试着观察家里都有哪些物品吧。物品越多其所含的意义就会越小。” 将受物质欲影响堆积的物品一个个的整理掉,仅留下人生中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后,他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和轻松。
《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2021) 》
整理的意义,极简的力量
对于电影开头提出的“如果简化一切,生活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受访者说,“整理”让自己拾获了自由与幸福,就连自尊感也得到了修复,从而有机会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他们还说到,能够定义自己的并非是那些数不清的东西,而是少数的真正具有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物品。这些内容似乎在说明一旦消除对物品的目的性,其存在意义也会跟着消失。
《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2021)》
通过影片可以看到,主人公的生活空间并不是极端的极简主义风格。电影并没有鼓吹“越少越好”的概念,更多的在强调物尽其用和有计划的利用的重要性,在无止境的消费怪圈中将自己合理的抽离,以理性的极简主义思维来找寻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rePAPER之所以选择推荐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的中心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强调清理物品会有哪些好处这种相对浅显的概念,而是理性的引导人们如何定义自己的生活、怎样构建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这种和谐共生的深层含义。影片中极简主义者的一句“比起利己主义的消费,利他主义的共同体意识更加重要,突破“欲望”带给我们的无限控制,重获生活主导权”让人印象深刻。
重获主导权的实践和尝试
每个人都渴望掌握生活的主导权,因为这样幸福的概率就会增加。
针对这一问题,电影给出了具体的实践办法。Joshua从连续三十天,每天扔掉一个物品开始整理家中物品,而他的朋友Ryan Nicodemus则是将家中物品尽数装箱打包,每天只拿出必要的物品,三周后发现有80%的东西都不曾使用。两个人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两种实践给出了共同的信息,那就是曾经为我们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的物品正在毫无意义的占据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两位主人公也认为将不再需要的物品卖掉或无偿捐出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与尝试。
影片整体调性偏严肃和硬挺,如果没有认真的态度很难将其看完。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掌握生活主导权这一哲学性问题的话非常推荐这部影片,相信观影后你会陷入一段时间的沉思。
影片整体调性偏严肃和硬挺,如果没有认真的态度很难将其看完。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掌握生活主导权这一哲学性问题的话非常推荐这部影片,相信观影后你会陷入一段时间的沉思。
选择必要的物品生活有意于身心健康和地球生态,由此可见,这部电影不只是一部宣传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电影,还是一部具有环保意义的电影。如果自我主导的生活方式是你向往的,无处不在的消费刺激环境让你感到不舒服,电影《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2021)》或许可以为你带去一丝启发。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