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划] 深挖漂绿 3, 你不知道的Greenwashing包装

漂绿行为远比我们想象中在生活中渗透的还要深。国际消费者保护及执行网(ICPEN)去年调查500多个网站后发现,约有40%的网站存在使用“ECO”、”可持续、“天然的”等概念模糊的词语误导消费者的现象。 那么,在产品包装容器领域,漂绿行为的现状如何呢?包装,其基本概念是保护产品和保障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质量。当然,企业还喜欢在包装上发散思维,用这个媒介向消费者传递企业和品牌的特征和魅力,使用特殊的包装材料企图区别于其他产品从而吸引消费者最终达到增加营收的效果。因此,包装除了机械性功能以外还具有营销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包装产业里的那些漂绿行为。 化妆品包装容器的困境 特别的日子,为了给珍爱的人挑选礼物大多数人会选择走进百货商场。在商场的高级装潢和华丽照明的映衬下,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柜台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包装容器。作为人体直接接触类产品,和化妆品的内容物一样重要的还有盛装的包装容器。 根据化妆品的产品特性,为防止其内容物变质,化妆品包装容器必须具备避光和避热的特征。因其无法使用防腐剂所以容器起到的功能性作用就更加重要。高价化妆品更是如此,为向消费者输出产品主要成分和功效,商家偏爱各种特殊材质和特殊颜色,结合印刷工艺呈现独有的包装效果。可见,化妆品的包装不只是盛放产品的容器,它还是传递产品调性和影响产品销售额的重要因素。因此,化妆品包装通常很难用单一材质制作,不同的功能性注定了它的复合材料包装的属性。品牌方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和其他产品呈现差异化效果,偏爱选择特殊材质和设计,这一选择最终导致了包装容器沦为“难以回收”的结局。 (图片:clipart korea) 那么,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洗发露、护发素、沐浴露、洗手液等日用品的包装容器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其实,这些包装和化妆品包装情况非常相似。为了方便使用设计的各种容器泵头就是典型的复合材料包装,其内置的弹簧属于金属类,而容器本身大多选择玻璃或塑料材质制成。考虑产品的便利、卫生、功能等性能,这类日用品的包装容器也都是选择了多种材质并用的办法,因此很难回收利用。 2021年,韩国环境部发表的“K-循环经济施行计划”针对韩国市面流通的7,983个包装产品进行检测并发现,64%的产品在回收可行性测评中都取得了“难回收”的等级评价。同年,韩国某市民团体也对韩国市面流通的约6,600个化妆品包装进行了回收可行性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