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划] 深挖漂绿 2,品牌的Greenwashing选择与矛盾
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产品都存在漂绿问题,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名牌的身上漂绿行为也是比比皆是。这些品牌每年都会发表他们的“环保计划”,就像前年和大前年一样。不难猜测,它在未来的几年间依旧会被发布,这些没有确切性成果却依旧坚持发布的“计划”正试图诱导消费者、扩大企业影响力从而换取更多的利益。
从企业到国家,漂绿威胁正在不断扩散
大多数人认为漂绿行为只体现在一些日常接触的消费品上,但航空公司、银行、石油化学企业、网络商城,甚至是国家政府都有这一现象,漂绿行为的发酵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通过以下十个案例带你进一步了解漂绿。
沙特阿拉伯 - 2060年500亿颗树种植计划
作为二十国集团(G20)中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沙特阿拉伯发表了2060年以前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并发表了500亿颗树种植计划。针对这一内容,再生能源企业Gurīn Energy的CEO Assaad Razzouk在推特上发表见解,他认为“在一个没有河流的国家种植100亿颗树木,简直是开漂绿玩笑。”
据韩国山林科学院资料来看2020年韩国共拥有约72亿颗树木,以此参考,沙特阿拉伯发布的500亿颗人工造林计划的确会让人觉得是个玩笑。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 – 饱受争议的环境联盟
2019年起展开活动的新加坡非盈利环境联盟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是一家受ExonMobil,DOW化学等石油化学企业援助的环境机构,该联盟为新兴工业国家的塑料废弃物治理事业据说投入了15亿美金。然而,印度恒河塑料垃圾清理项目的失败和反对塑料禁止生产和对策的态度让这家机构饱受争议。
对此,Planet Tracker的报告提到,“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实现的塑料垃圾清理成果仅达到总体目标的0.04%,这与花费总资金的40%的投入相比效果可谓是非常凄惨的”,报告还说”跨国企业为了将公司业务正当化,藏身于环境团体的身后的这种谋取利益的行为,可谓是再明确不过的漂绿行为“。
(businesseventsafrica.com / The Metals Company)
THE METALS COMPANY – 深海采矿比地表采矿更安全的谜之主张
一家金属矿产企业在领英(LinkedIn)发布的宣传视频也引发了热议,视频描述地表采矿发生爆炸时会对环境带去的负面影响,因此提出更为“安全”的深海采矿,由此主张深海采矿对地球环境大有利处。
然而视频公开以后,谴责的声音如矿山一般堆积。“地表采矿会对环境和人类带去痛苦,那深海采矿就不会吗,人类探索程度低于月球的海洋生态中进行采矿真的安全吗?”等质疑与谴责的声音随之带动了《禁止深海采矿协议》的制定。
悦诗风吟 – 穿着纸外衣的塑料瓶的悲伤故事
韩国化妆品品牌悦诗风吟的“Hello I’m paper bottle”包装可谓是韩国漂绿行为代表案例。消费者反馈“这个包装怎么看都是塑料包装,竟然标注‘我是纸瓶子’,真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该包装可以说是一个违背企划意图的失败案例。可以说这一失败仅仅是企业工作人员对消费者认知的判断失误所导致的吗?能够确定的是,该事件为一直以来主张环境亲和品牌的悦诗风吟以往的努力和品牌形象均带去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http://www.factorfocus.ie/)
Shell – 就算买了碳排放权也不能开这种玩笑
“使用壳牌Helix Ultra碳中和机油,引领环保生活方式”的广告推出后,Shell壳牌在3月迎来了荷兰法院的广告禁止命令。法院认为壳牌的广告内容存在虚假宣传,该公司把支付的碳减排抵消费用宣传成碳零排放,然而我们要知道的是,碳减排抵消费用的支付和碳零排放在原则上根本就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阿迪达斯STAN SMITH, FOREVER – 知名品牌的信誉度打折
在追求“价值消费”的消费者的心中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有着一定的地位,有着“用运动改变生活”品牌哲学的阿迪达斯生产着可持续产品,该品牌与海洋环境团体Parley for the Oceans共同开展的海洋保护活动在2020年共回收约7千吨的垃圾。
但是,就在过去的九月,法国广告伦理委员会对其下达了“错误的可持续主张”的有罪判决。
阿迪达斯品牌宣传用“50%再生材料”生产其经典系列STAN SMITH的运动鞋,针对这一问题,法国广告伦理委员会认为“该主张内容模糊,很难判断是使用了再生原料生产还是产品可以再生,如果该广告想要表达的是产品50%可再利用,那么针对这一主张应出示客观的论证依据”,还对其使用”End plastic waste”的这种误导性广告语的漂绿行为予以了批判。
(Adidas)
石油企业Santos – 依托未成熟技术的环保主张
澳洲石油巨头Santos因主张未经证实的碳捕获技术生产出“清洁能源”,并计划204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计划而接到了法庭的传唤。行动主义投资者集团ACCR(Australasian Centre for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也在可持续性报告书中提到,将化石燃料主张成环保燃料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漂绿秀。
beWater饮用水 – 铝制容器比塑料更环保?
想要消费者确信“铝罐比塑料包装更环保”的这一概念大致是铝罐制造商希望的效果。美国的铝罐龙头企业BALL CORPORATION公司和越南的饮用水品牌beWater共同推出“可推动无塑世界的可持续铝制包装”的产品。
越南国际劳动机构ILO地区项目经理Stephan Ulrich认为这个宣传是一场“与事实不符的幻想”。铝本身是可再利用资源,但是存在增量难,采矿过程消耗大量水源和能源等弊端。他还说“从减碳和污染两个观点上来看,铝制的一次性用品可谓是最差的选择。”
(bewatertoo.com)
澳洲国立银行NAB – 煤炭港口的可持续贷款
澳洲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并列最大煤炭生产国。6月,澳洲国立银行NAB向全球最大煤炭出口港新南威尔士州的纽卡斯尔港放贷可持续贷款3亿7400万美金。
可持续金融市场对碳排放量高的产业的放贷条件非常苛刻,而该银行却批准了95%的出口产品都是煤炭的港口的可持续挂钩贷款的申请,不禁让人感慨又是一轮漂绿操作。
然而,类似的情况在金融界其实很常见,一项有关气候危机的银行报告提到,《巴黎气候协定》通过后的五年间,全球有60余家银行为化石燃料进行了投资,在2016至2020年分析的60家银行当中摩根大通、花旗、富国银行、美国银行就占了整体化石燃料投资份额的25%。
漂绿,是时候正确认识了
我们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不能单纯根据产品的成分材料或服务的内容来判断是否存在漂绿行为,而是要全方位的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设计、可资源循环材料的选择、可靠的客观依据、符合事实的介绍与说明,以及考虑投资意图和资本流动的过程和后果与责任来分析。
也就是说,事关漂绿行为的企业间诉讼和消费者集体诉讼均在增加的环境下,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对待宣传文案和可持续报告等资料应保持更加严谨的态度予以履行,同时要注重事实依据的支撑。
如果,还像以前一样草率的使用环保、可持续、资源循环等宣传词,将不可避免的留下有漂绿劣迹的名声。
现在地球是我们唯一的股东 - Earth is now our only shareholder
看完上述案例不禁让人感慨,企业决策者、政府相关负责人、及环境团体们在明面上开设论坛、资助环境主题活动,然而,在人们视线难以触及的暗处,它们为了自身利益依旧在破坏生态环境的路上起着“辅助”作用。谎言和贪欲交织的结果以漂绿方式呈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混沌的环境下一则掷地有声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don’t buy this jacket”,这个不让顾客购买其产品的广告是全球知名环保户外服装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的作品,据《纽约时报》报道,该品牌创办人Yvon Chouinard夫妇和两子女宣布,将持有的Patagonia约30亿美元的股份全部捐给非盈利机构和信托。
Yvon Chouinard说“用放弃公司所有权的方式为我的一生画上句号让我欣慰,希望这个做法可以带来新的资本主义形式,而非只有少数富人和一大群穷人的那种”,并强调“现在地球是我们唯一的股东”。
今天,全球各地爱护自然的市民运动家、告发地球环境污染的媒体人、守护生态环境的环境团体等努力向世人发出“漂绿”危害警告的人们在努力的奋斗着,请更多的倾听这些正义的声音,让价值消费在社会充分发挥作用,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我们希望见到的。
接下来我们将推出[特别企划] 深挖漂绿第三篇,与你分享包装产业的漂绿问题。
资讯来源:eco-business
漂绿,是时候正确认识了
我们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不能单纯根据产品的成分材料或服务的内容来判断是否存在漂绿行为,而是要全方位的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设计、可资源循环材料的选择、可靠的客观依据、符合事实的介绍与说明,以及考虑投资意图和资本流动的过程和后果与责任来分析。
也就是说,事关漂绿行为的企业间诉讼和消费者集体诉讼均在增加的环境下,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对待宣传文案和可持续报告等资料应保持更加严谨的态度予以履行,同时要注重事实依据的支撑。
如果,还像以前一样草率的使用环保、可持续、资源循环等宣传词,将不可避免的留下有漂绿劣迹的名声。
现在地球是我们唯一的股东 - Earth is now our only shareholder
看完上述案例不禁让人感慨,企业决策者、政府相关负责人、及环境团体们在明面上开设论坛、资助环境主题活动,然而,在人们视线难以触及的暗处,它们为了自身利益依旧在破坏生态环境的路上起着“辅助”作用。谎言和贪欲交织的结果以漂绿方式呈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混沌的环境下一则掷地有声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don’t buy this jacket”,这个不让顾客购买其产品的广告是全球知名环保户外服装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的作品,据《纽约时报》报道,该品牌创办人Yvon Chouinard夫妇和两子女宣布,将持有的Patagonia约30亿美元的股份全部捐给非盈利机构和信托。
Yvon Chouinard说“用放弃公司所有权的方式为我的一生画上句号让我欣慰,希望这个做法可以带来新的资本主义形式,而非只有少数富人和一大群穷人的那种”,并强调“现在地球是我们唯一的股东”。
今天,全球各地爱护自然的市民运动家、告发地球环境污染的媒体人、守护生态环境的环境团体等努力向世人发出“漂绿”危害警告的人们在努力的奋斗着,请更多的倾听这些正义的声音,让价值消费在社会充分发挥作用,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我们希望见到的。
接下来我们将推出[特别企划] 深挖漂绿第三篇,与你分享包装产业的漂绿问题。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