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首不一样的诗


这个夏天受连续暴雨和酷热天气的影响,想必许多人放弃了长途旅行转而选择离家近的地方度假。原本计划在假期读上几本拖延的书籍却意外的被一篇诗占据思绪的经历你有过吗?

诗人有着对事物极其敏锐的嗅觉,他们善用出奇的切入点和情感写出一篇篇优秀的诗引得读者产生共鸣由此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我们发现,善于渲染情感的这些艺术家的诗里生态与自然也成为了笔下的熟客,下面就让rePAPER带大家一同欣赏两篇引人深思的环境主题诗作。



韩国诗人李桢录—《作别》

分享的第一篇诗是收录在韩国代表性诗人李桢录的第十一本诗集著作《有那样的时候》(非官方译名)中的一篇。


(图片: 李桢录诗集《有那样的时候》2022)

李桢录的诗以善于体现自然与人类的交流、描绘生活的本质价值、述说生命和生活而广为人知,他善于使用特有的从容的文字将或是憋闷、或是心痛、或是难以启齿的内容传递给读者,正因为这样,每每读完他的诗作总能让人不断的回味诗中含义。




责任,究竟在谁

一张网络上疯传的海龟鼻子嵌入塑料吸管的照片让这个大家熟悉的一次性塑料用品瞬间成为全球人谴责的对象,诗人用第一人称将塑料吸管拟人化,表达了事物也都有各自的立场也需要倾听的一种意见。



诗中描述了明知不可为却仍然无法摆脱被利用的命运的吸管的心声,因它深知生命的尽头是流离失所,不禁发出希望变成不是吸管的模样的奢望。

整篇诗引人思考“责任究竟在谁”这样一个疑问,让读者产生不一样的解读和共鸣。生活在当代社会的我们扛着生活带来的痛苦努力生活,却仍旧无法避免他人的讨厌,就如同没有“心”的吸管一样,充满了无奈。而期望自己变成可循环的有存在价值的吸管的愿望也与一方面依附于社会生存一方面却又执着于逃离的一部分人的想法相互呼应。

诗人采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呈现了废弃的塑料吸管的另一面,引得读者思考事物存在的价值究竟由谁决定。



W.S.Merwin—《For a Coming Extinction》

推荐的第二首诗是美国的代表性诗人W.S. Merwin(1927~2019)发表的诗《For a Coming Extinction》。默温是美国的翻译家和环境运动家,还是一位获得当代最具代表性诗人赞誉的诗人。



诗中登场的主人公灰鲸是一种有着“鬼鲸”称号的濒临灭种的鲸鱼。诗人惋惜着因商业和研究等各种名头下被捕捞而濒临灭绝的灰鲸的遭遇,担忧之下表达了对人类不负责任的放任和利己主义的贪欲的强烈批判。




对于我们,什么更重要

诗人对人类面对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两副面孔进行了冷静的批判,诗句末尾的一句“重要的是我们!”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浓烈的愤怒。

各国政府及环境团体对生态保护似乎表现出了尽力的姿态,但是,背后复杂的资本市场和各方关系利害让对生命的最起码的尊敬变得不复存在,就连人也不例外。诗人讽刺了那些表面看似有所悔意并乞求原谅,却因现实所迫只能被欲望不断驱使的人。

不难发现默温的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全文不采用一个标点符号。他认为标点符号会限制诗的语境,但你会发现这丝毫不影响欣赏其诗作。起初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读者却能够在这份自由中充分发挥想象去挖掘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当然,如果只读一两遍还是很难理解的。

今天rePAPER分享的两首诗虽然采用了不同的情感和题材,但两位诗人卓越的情绪表达和形象的比喻让人感叹于两人深厚的文学功底。看惯了美艳光彩和自由感性的诗作后突然接触塑料吸管主题的诗可能会让你感到眼前一亮,然而,针对当前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引来的一众讨伐大军当中诗人的现身着实让人感受到了一抹无奈与悲凉。

两篇诗用其独有的文学意境让原本在新闻报道中接触的生态环境问题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认知,在这样一个阴雨连绵的夏日,闲来无事之余试着走进附近书店,买上一本诗集,感受由诗赋予的不一样的时光。

备注:李桢录诗人的《作别》中文译本为rePAPER自主翻译,如有官方译本请联系我们。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韩国环境部为迈向真正的资源循环! 2022年新增“不宜回收”标识

公司喜讯 | rePAPER与全球最大包装制造商美国GPI公司签订独家供货协议!

[特别企划] 关于塑料的一切和改变未来的选择 1 | 塑料的历史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