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里的环境故事】 电影《FAST FASHION, The real price of low-cost fashion》
前段时间为大家介绍过6月初韩国举办的《第十八届首尔环境电影节》。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部叫做《快时尚:低价时尚的背后》的影片,作为参选的64部影片中的一部纪实类电影,该作品由有多数获奖经历的纪录片导演Gilles Bovon和有着25年采访经验的资深记者Edouard Perrin共同掌镜。
快时尚与快餐的概念非常相似,快时尚有着灵敏的流行感知,并且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服饰的生产、制作和流通。H&M、ZARA、UNIQLO、SPAO等大家熟悉的品牌就是快时尚品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从生产到销售进行统一管理的SPA(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品牌也在这个范围之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产业在生产、供应和新材研发等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速,服饰也逐渐演变成个人展现自身魅力和娱乐的一种方式。SPA品牌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更新快速,加上吸引人的最新时尚设计刺激着消费者的购买欲。电影《快时尚》讲述了快时尚品牌快速发展的背后不为人知的产业结构和“便宜”的代价。
1. 游离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快时尚产业
快时尚品牌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快的更新速度其实与”抄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会在已上架的产品当中选择产品进行抄袭,并尽力规避法律底线。因此,还出现了设计师完成设计稿后交给律师检查的奇异景象。荷兰的一家雨衣专卖品牌就某知名快时尚品牌抄袭自家原创雨衣的问题,向该品牌提起了法律诉讼。
2. 比一餐还便宜的衣服背后的劳动力剥削
用抄袭来提升新品更新速度的快时尚品牌是如何做到售价比其他品牌的更低的呢?众所周知,服装产业是聚集大量劳动力的一个产业。因此,大多数的快时尚品牌会选择在劳动法落后且薪资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又或是在一些劳动力无法得到良好的法律保障的地区开设工厂进行生产。电影中介绍的英国莱斯特地区就是一个针织纺织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对移民者和非法居民“开放“的城市。该地区赤裸裸的剥削着工人的劳动力,工厂支付工人的薪资甚至低于法定的最低时薪。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现了,在这个时尚产业价值日益增加的现代社会的背后,竟然是这样一个不健康的劳动环境在支撑着。
3. 快时尚产业的环境代价
每年快时尚产业约出售5,600万吨的服装,每生产一吨的服装就需要消耗200吨的水。考虑到卖不出去的库存衣物还需要焚烧处理,可想而知,发生在这个产业身上的环境成本实际上非常高的。
其实,快时尚还有着碳排放问题、废弃衣物填埋的问题以及微塑料等各种污染问题。而该纪录片导演凭借这部影片,主要为大家揭示了快时尚产业中,以环保材料著称的粘胶纤维(viscose rayon)的危害性。粘胶纤维是指从树中提取纤维素再制成浆,后经过一番化学处理后最终生成的线。乍一看发现不出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就出现在化学处理阶段中使用到的剧毒性物质二硫化碳(CS2)。人在接触该物质后,轻则发生呕吐、腹痛、头痛等问题,重则引发胎儿畸形,甚至是死亡。
图片来源:www.independent.co.uk
影片向观众呈现了一群生活在某快时尚品牌的印度那格达地区所建工厂附近居民的惨状,以此向世人揭示了二硫化碳化学物质的危险性。生活在该地区的青年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肌肉异常甚至是无法行走,一名年仅26岁的年轻女性还出现了满头白发的病症。该地区居民走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最终证实了以上种种疾病均与二硫化碳存在直接关联。虽然,靠着这一证据,让居民们从该工厂处获得了安全的饮用水的供应,但是,至此已经付出了太多残酷的代价。
4. 谁来为快时尚的代价买单?
不似灰蒙蒙的雾霾天气,也不像堵住海龟的鼻子的塑料吸管,快时尚产业的污染尚未给人们一种直观的感受。但是这一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华丽的时尚产业的背后的灰暗面,最终,这所有的代价将会由整个生态界为之买单。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活,首先需要改变购买快时尚服饰的消费习惯,在选购服饰时需要重新考虑购买的标准,并问问自己,它真的是你需要的吗?针对已经购买的衣物,我们尽可能的拉长使用时期,针对闲置的衣物可以采取与他人交换或是改造的方式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如果您对表面上看起来华丽万千的快时尚的幕后感兴趣,那么这部《“快时尚”低价时尚的背后》非常值得您观看!
评论
发表评论